排名 |
網站名稱 |
本季點擊 |
簡介 |
1 |
Library of Congress 國會圖書館 |
|
Library of Congress(國會圖書館/美國)是世界最古老、館藏量最大的圖書館之一,其書籍收藏量有3000萬種,涵蓋了470種語言,超過5800萬份珍貴手稿,是美國最大的稀有書籍珍藏地,國會圖書館 成立于1800年4月24日,最初是為當時美國國會服務的學術圖書館,初始館藏書目均來自美國第三任總統 托馬斯·杰斐遜 的個人藏書。1851年12月24日一場大火燒毀了35000本書,是整個圖書館55000本書的五分之四,包括了 杰弗遜 書藏的三分之二。1850年代名義上是美國國會附屬的圖書館,事實上已經成為了「國家圖書館」,為美國5個國立圖書館之一。進入21世紀后,國會圖書館 提供信息數據化時代的網絡服務,免費開放海量資料供全球讀者下載,包括不計其數符合「國際無版權公約」的珍貴世界歷史圖片、資料(pdf格式)等。 |
2 |
Gallerix.ru |
|
Gallerix.ru 是一個私人非盈利藝術項目,其目標是在普通大眾中普及繪畫藝術,并滿足那些無法親自參觀博物館的人們對美的渴望。Gallerix.ru 是俄語互聯網上最大的虛擬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虛擬繪畫博物館之一。2009年,由曾任職于俄羅斯最重要的通訊公司IMA GROUP經理的 Дмитрий Ермолаев (Dmitry Ermolaev) 創建,并于2011年取得俄羅斯聯邦通信監管局大眾媒體許可證。Gallerix 目前擁有超過17萬幅世界著名畫家的作品,涵蓋了油畫、水彩畫、鋼筆和鉛筆畫、裝飾畫、水墨畫、綜合材料藝術等各個領域。網站有英文、俄文、法文、德文、中文、西班牙文六種語言可選,可以按畫家查詢,也可以按博物館查詢。站內所有圖片無需注冊即可下載(若瀏覽時使用了 Gallerix.asia 域名,下載時更換為 Gallerix.ru 圖像更高清)。 |
3 |
Pixabay |
|
Pixabay 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高清印刷質量免費圖片分享平臺,更關鍵的是有數十種語言可選擇,包括中文版!該網站由Hans Braxmeier和Simon Steinberger于2010年12月在德國烏爾姆成立。2012年3月,Pixabay開始從一個私人圖像搜集網站,接受風投之后轉變成一個互動的網上社區,在Pixabay,你可以查找和分享免費的無版權圖像,這里所有的圖像都以知識共享組織(Creative Commons) 的公共財產CC0協議發布。你可以復制、修改、轉發等方式使用這些圖像,甚至用作商業用途,無需申請許可,也無需支付版稅。Pixabay為了確保高品質圖片標準,用戶上傳的所有圖片將由網站工作人員手動審批。大約27%的用戶會說英語,20%的用戶會說西班牙語,11%的用戶會說葡萄牙語,7%的用戶會說德語和5%的用戶會說法語。其用戶主要是博客、圖形設計師、作家、記者和廣告商。 |
4 |
Abstract Fonts |
|
無國界、符合版權公約的免費英文字體下載平臺,始創于1999年的 Abstract Fonts 目前擁有 13,866 款免費字體可供自由下載,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無版權字體分享網站,按“最受歡迎字體,最新” 或 “A-Z”等類別查詢所需字體,無需注冊即可直接下載,如果你是字體設計師,也可以自由上傳自己設計的字體供全球用戶下載。此外,Abstract Fonts 還設有字體社區論壇(英文)。 |
5 |
Gensler |
|
始創于1965年的 Gensler 2015年營收超過10億美元,連續多年營收占據設計和建筑領域專業公司全球第一!2017年營收更是接近15億美元(約97~98億人民幣),創始人 Arthur Gensler(亞瑟·金斯勒)2016年被「TIME」雜志稱為“建筑和設計領域最有權勢的人”。1965年 Arthur Gensler 創建了 M. Arthur Gensler Jr. & Associates,由妻子擔任辦公室經理,僅聘請了1名員工。時至今日,Gensler 在全球擁有50多間分部辦公室,超過萬名員工。Gensler 的項目幾乎涉及了所有設計領域:室內設計、建筑、環境導示、平面圖形、品牌咨詢、產品設計等,代表作有 Apple Stores(第一代零售店鋪設計)、Facebook(辦公室設計)、Airbnb(辦公室設計)、Instagram(辦公室設計)Adobe(建筑 + 園區規劃 + 辦公室設計)、阿布扎比金融中心和舊金山國際機場等,而 Gensler 在中國最知名的作品可能要數中國第一高樓 —— 上海中心(Shanghai Tower)和 廈門世茂海峽大廈(Shimao Straits Tower,雙子塔)..... |
6 |
Havas |
|
Havas 是全球十大廣告和傳媒集團之一,總部位于法國巴黎,業務遍布全球77個國家,有14400多名雇員。在 陽獅 收購 BCom3 廣告集團之前,哈瓦斯(Havas)曾是全球前5名、法國最大的廣告與傳播集團。哈瓦斯旗下主要的廣告公司包括靈智精實(靈智大洋)(Euro RSCG Worldwide,總部位于紐約)、Arnold Worldwide(總部位于波士頓)、傳媒企劃集團(Media Planning Group,總部位于巴塞羅納)與市場服務機構"精實整合行銷"(Field Force Integrated Marketing Group)等。 |
7 |
Pentagram 五星聯盟 |
|
Pentagram(五星聯盟 或稱 五角設計),于1972年在英國成立,由五個獨立的設計師組成,工作室的名字也由此得來。Pentagram 的合伙人機制讓其在世界各地擁有數十家合伙機構,設計工作室里有來自全球各個國家上百個合伙人,獨立的合作關系和小型公司的特征卻保持如初。Pentagram 的服務是綜合性的,包括平面、建筑、工業等不同領域。合伙人各自負責自己的設計小組與項目,但可以借助整個公司其它合伙人的力量與資源來服務客戶的特別需要。公司的創建人相信客戶將會從跨領域的設計方案,各種觀點與技巧的結合獲得好處,這種結合使設計作品保持獨創性并得以發展。該策略已證明是成功的,公司的客戶仍然從這種優勢中獲益。盡管 Pentagram 享譽國際,但并不是一間龐大的聯合大企業。Pentagram 的工作模式是每個工作室之間為獨立的聯盟體。 |
8 |
4A 美國廣告協會 |
|
美國廣告代理商協會(簡稱“美國廣告協會”,英文全稱: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 / AAAA,通常簡稱為 4A,我們熟知的 “4A廣告公司” 即源于此。)。始創于1917年,在美國圣路易斯成立,是全世界最早的廣告代理商協會。協會成員由廣告商組成,有超過1000個成員單位。成員辦公地點超過1400處,且掌握著全球85%以上的廣告投入費用。AAAA 為各類公司提供管理、指導、培訓等服務。要成為一家4A成員,必須符合多項標準,除了需要提供足夠的人員及經驗證明,也需要相應的運營以及財務信息,可分為十大要求,涵蓋公司的業務范圍、規模、年限、公司地址、經營者資質、服務標準、特性、運營能力、經濟責任以及申請方式。AAAA 總部設在紐約,并在美國四個區域設置了28個分支委員會和750個不同層次的管理機構。協會在東、西、中部設有四個辦事處,共有95個專職人員,還設有45個專業委員會,如戶外、廣播、金融委員會等。 |
9 |
中央美術學院 CAFA |
|
中央美術學院是中國教育部直屬的唯一一所高等美術學校。1949年11月國立北平藝術?茖W校和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系合并,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系的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經政府批準成立國立美術學院,毛澤東題寫了院名。著名藝術家徐悲鴻擔任第一任院長。北平藝術?茖W校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918年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積極倡導下成立的國立北京美術學校,著名美術教育家鄭錦擔任第一任校長,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國立美術教育學府,也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開端。中央美術學院在曲折的辦學歷程中,吸引了許多藝術名家擔任教職,其中既有中國畫大師,如陳師曾、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呂鳳子、陳之佛、蔣兆和、葉淺予、傅鑫畬、吳鏡汀、李苦禪、李可染、王雪濤等,又有從海外留學歸來的藝術大師和史論家,如林風眠、徐悲鴻、吳法鼎、聞一多、滕固、吳作人、常書鴻、艾青、龐薰琹、王臨乙、滑田友、朱光潛等,一批頗具影響力的文藝界人士也曾在我校任教或兼課,如郁達夫、周作人、謝冰心、熊佛西、蕭友梅、劉天華等,培養出了一批頗具影響力的人才,如王子云、劉開渠、譚祖堯、冼星海、雷圭元、李劍晨、王曼碩、傅天仇等。 |
10 |
ADC Annual Awards |
|
ADC Annual Awards 是地球最古老最專業的比賽之一,2016年10月被 OneShow 收購。ADC(Art Directors Club of New York / 紐約藝術指導俱樂部,簡稱為“ADC”)由 Louis Pedlar 和 Earnest Elmo Calkins 于1920年創立。是世界上最早且最有影響力的匯聚了設計師、美術指導等美術領域創意設計人才的行業協會。Calkins 于1908年在紐約組織了第一次廣告藝術展覽,并認為需要一個能夠“在藝術家眼中尊重商業藝術領域”的組織,強調他的信念“藝術卓越是成功廣告的必要條件“。到1947年 ADC 的工作被公認為是整個美國廣告和設計藝術標準的標桿。ADC 年度設計大獎(ADC Annual Awards)作為世界上首屈一指和歷史最悠久的美術設計獎項,迄今已近百歷史。2016年 ADC年度設計大獎 The One Club 創意矩陣,ADC 繼續扮演推崇世界上最佳的美術與設計執行作品的角色,并將這樣的人類對美的追求繼續發揚光大。兩間非盈利機構都以發揚精彩的創意和設計為己任,而在獎項的評審標準方面,ADC年度設計大獎將更側重于工藝,設計和創新,而 One Show 則偏向于 Idea 的創意以及執行的質量,2018年 ADC 98th Annual Awards 新增設了「Fashion and Spatial Design 時尚與空間設計」專業獎項。 |
11 |
Irving Penn 歐文·佩恩 |
|
Irving Penn,這位縱橫70年的美國當代攝影大師,1917年出生于新澤西,大學就讀于費城博物館學院,師從阿列克謝·布魯多維奇Alexey Brodovitch。從畫家到音樂家,演員、哲學家、他拍攝了無數傳奇人物,隨后自己也成為了傳奇。在歐文·佩恩2009年辭世之前,曾被喻為肖像攝影史的活化石,92歲高齡在時尚攝影界確實少見,直到兩年前,依舊在為美國版《Vogue》拍攝靜物大片。都說安妮·萊博維茨Annie Leibovitz開創了當代肖像攝影的新模式,那么,早于她20年前,歐文·佩恩就開創了棚內肖像攝影的新風格。這完全來自于他對于傳統攝影的堅持,那種透徹人心的靈魂捕捉。他喜歡將“攝影棚”帶在身上(這個“攝影棚”實際上就是一張舊的油畫布),走到哪里都在這個特定的背景中按下快門,所以歐文·佩恩幾乎所有作品都是棚片效果。奧黛麗·赫本、約翰·肯尼迪、畢加索、瑪琳·黛德麗、杜魯門·卡波特、薩爾瓦多·達利、伍迪·艾倫、妮可·基德曼這些名人的大部分經典肖像均出自Irving Penn之手。 |
12 |
埃爾米塔日博物館(冬宮) |
|
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 埃爾米塔日博物館(又稱“冬宮”或“國家冬宮博物館”),和 巴黎盧浮宮、倫敦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并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位于俄羅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的涅瓦河邊,該館收藏異常豐富,有各類文物270萬件。其中,名畫約1.5萬幅,雕塑約1.2萬尊,版畫和素描約62萬幅,出土文物約60萬件,實用藝術品約26萬件,錢幣和紀念章約100萬枚。主要藏品有歐洲和亞洲各國稀有珍品,古希臘羅馬雕塑,西歐中世紀至近代雕塑和繪畫:斯基泰藝術品,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畫作。埃爾米塔日博物館共有6座主要建筑:冬宮、小埃爾米塔日、舊埃爾米塔日、埃爾米塔日劇院、冬宮儲備庫、新埃爾米塔日。在這個建于18-19世紀的建筑群中,冬宮是一座主要建筑,也曾經是俄羅斯沙皇的宮邸,由設計師拉斯特雷利設計并建于1754—1762年。 |
13 |
設計管理協會 DMI |
|
設計管理協會 DMI(The Design Management Institute)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非營利設計管理組織之一,1975年在波士頓 MassArt(麻省藝術與設計學院)成立,第二年開始創辦年度的設計管理大會, 十分迅速地獲得廣泛關注和并享有極高的聲望,在1980年代中期, 協會成為一個非營利的獨立實體, 建立了一個十分強壯的會員項目, 并將其方向延伸到三大領域,在1980年代末期,DMI 發起了和 哈佛商學院 合作的 TRIAD設計項目, 這是第一個基于設計管理的國際調研項目。DMI 每年在全球開發和協助舉辦眾多的大會,包括享有聲譽的 國際設計管理大會, 國際品牌設計大會, 設計管理歐洲國際大會,設計管理杰出獎, 設計管理團隊年度獎,設計管理培訓和研究國際論壇雙年會等。此外,1989年 設計管理協會 出版了《設計管理評論》(Design Managerment Review)一書,這是第一本探討設計管理問題雜志。 |
14 |
Photosite.ru |
|
Photosight.ru(Photo.Site)是俄羅斯著名攝影門戶網(俄語),幾乎可以檢索到俄羅斯所有知名攝影師和新晉攝影師的作品!Photo.Site 創建于1999年,擁有8000多位攝影師超過35萬張高品質的照片,每日超過3萬個IP訪問,編輯每天在“PhotoDay”欄目推薦佳作,是網站保持高品質、高訪問量的重要因素。Photo.Site 還舉辦多個在俄羅斯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攝影比賽。此外,設立的交流社區亦是俄羅斯最活躍的攝影論壇之一。 |
15 |
Massimo Vignelli & Lella Vignelli |
|
馬西莫·維涅利(Massimo Vignelli)& 蕾拉·維涅利(Lella Vignelli)是 20 世紀最著名的設計夫婦搭檔之一,他們共同創辦的 Vignelli Associates 涉及了各個不同的設計領域。,馬西莫·維涅利(Massimo Vignelli,1931~2014),是廣受贊譽的圖形設計(Graphic Design)大師和企業識別系統設計專家,他成功的把歐洲現代主義引入了美國并讓其發揚光大。學建筑出身的 馬西莫·維涅利 在平面圖形設計、包裝設計、書籍設計、字體設計、室內設計、工業設計和公共環境等現代設計領域都頗有建樹!留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杰作,包括 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福特(Ford)、IBM、施樂(Xerox)、Knoll、紐約地鐵(New York City Subway)等等。馬西莫·維涅利 1931年1月10日出生于意大利米蘭,14歲時他夢想成為一名建筑師,16歲開始學習并幫助成年人完成一些簡單的建筑制圖,他先后于 米蘭理工大學 和 威尼斯大學建筑學院 學習建筑,在 威尼斯大學建筑學院 期間認識了 蕾拉·維涅利(Lella Vignelli,1934~2016),1957年他們結婚。1971年 馬西莫·維涅利 和妻子 蕾拉·維涅利 創建了自己的公司 —— Vignelli Associates,1978年公司更名為 Vignelli Designs。維涅利 最為人熟悉的作品莫過于 1972 年推出的紐約地鐵路線圖,該設計是開拓性的,毫不夸張的說,當下全球各國的地鐵指示圖,基本還在沿用他當年所創的設計方式。當初,維涅利 的作品并未受乘客歡迎,該設計打破過往習慣,以豐富的配色、抽象的地標運用于路線圖上。當時有評論認為其設計酷似電路圖,忽略路面建筑,構成不便,但 維涅利 依然自信,曾回應:“我當然知道公園是綠色不是灰色”!可見其創作不受固有框架所限,市民逐漸適應這種設計格式的改動后,認為 維涅利 的設計梳理好于以往地鐵路線圖錯綜復雜的混亂情況。 |
16 |
Free stock photos · Pexels |
|
Pexels 提供高質量和完全免費的高分辨率照片,在“知識共享組織(Creative Commons) ”的公共財產CC0協議許可證下授權,下載后可以復制、修改、轉發等方式使用這些圖像。Pexels 目前有覆蓋靜物、人像、工作場景、自然等20多個類別超過40,000張免費照片,每個月至少會增加3000張高分辨率照片,有些是從同樣符合CC0協議的著名免費網站精選轉載而來,他們包括 Pixabay, Gratisography, Little Visuals 等。Pexels 于2014年由 Bruno Joseph,Ingo Joseph 創建,Daniel Frese 于2015年加入了 Pexels 與兩位創始人共同管理這個平臺,目前 Pexels 提供 英語 和 德語 為受眾服務。Pexels 也支持用戶自由上傳高品質的照片。 |
17 |
Marc Newson 馬克·紐森 |
|
Marc Newson(馬克·紐森)被譽為天才設計師,1963年生于悉尼的他在悉尼藝術大學學習珠寶與雕刻藝術。以敏銳、獨特的設計角度,迅速成為國際設計界的新寵,迄今跨越多種不同的設計領域與可能,從室內設計、家具桌椅設計、私人噴射機、手表、腳踏車、家飾用品等等。他所創作的“Felt”和“Embryo”椅子,被設計界譽為世界十大值得收藏的椅子。如今的馬克·紐森 是世界上最多產、跨度最大、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馬克·紐森 的名字已經成為新的時尚符號,各大設計類獎項紛紛為他的作品頒獎:芝加哥 Athaeneum 的優秀設計獎、“ELLE家具”的“設計大獎”、“Homes&GardenswithV&AMuseum”的“經典設計大獎”、“設計與裝飾大獎”的“最佳潔具設計”等等……這個“什么都敢設計”的鬼才設計師,成了“用線條造物的新神”。2014年9月6日,Apple 突然宣布邀請 馬克·紐森 擔任高級設計副總裁,雖然如此,但他并沒有到美國蘋果總部上班,而是一如既往的生活和工作于倫敦。 |
18 |
Yale 耶魯大學藝術學院 |
|
耶魯藝術學院(Yale School of Art)是耶魯大學所屬的高等教育機構,創立于1864年,設有圖形設計、油畫/版畫、攝影和雕塑等專業的研究生階段專業課程(碩士學位)。耶魯大學藝術學院是美國最杰出的藝術/設計類院校之一,錄取率極低,師資雄厚,Yale School of Art 杰出教授包括美國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圖形設計師、思想家及設計教育家之一:蘭德·保羅(Paul Rand,1914~1996),以及當代設計大師 Michael Bierut(邁克·布雷特)、Paula Scher(薛.博蘭)等。 |
19 |
PANTONE |
|
1963年,Pantone 公司的創始人 Lawrence Herbert 開發了一種革新性的色彩系統,可以進行色彩的識別、配比、和交流,從而解決有關在製圖行業製造精確色彩配比的問題。他意識到每個人對同一光譜見解各不相同而帶來了潘通配色系統(PANTONE MATCHING SYSTEM)的革新,該系統是一冊扇形格式的標準色。 45多年來,潘通已經將其配色系統延伸到色彩佔有重要地位的各行各業,如數碼技術、紡織、塑膠、建筑和室內裝飾及涂料等。它將繼續為各行業開發色彩交流工具,大膽地採用新式數碼技術來滿足設計和生產專業人士的需要。 |
20 |
IBM Design |
|
IBM Design 是基于 IBM 龐大的商業帝國而建立的研究性設計機構,擁有上萬名員工,在 奧斯汀、倫敦、都柏林、墨爾本、墨西哥城、紐約、多倫多、上海、馬德里、圣保羅 等地設有辦公室,毫不夸張地說,IBM Design 已經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混合創意和設計機構之一,他們研究的領域橫跨 用戶體驗、產品設計、品牌咨詢、品牌傳播、零售、圖形設計、數字交互設計、聲音及影視創意 等眾多領域,憑借 IBM 雄厚的財力,他們還可以任性的進行非贏利的設計研究。 |
21 |
Tate Modern 泰特博物館 |
|
Tate Modern(泰特博物館)以收藏頗豐的15世紀英國繪畫和迄今各國現代藝術品著稱,1897年首次對外開放,當時名為國立英國藝術美術館,主要用來收藏亨利•泰特爵士贈送給國家的19世紀英國繪畫和雕塑,以及一些從英國國家美術館轉移而來的英國繪畫。2000年,泰特美術館 將其館藏拆分,成立了四個博物館:泰特英國美術館(在泰特美術館原址)展出1500年至今的英國藝術藏品。泰特現代美術館,也坐落在倫敦,收藏1900年至今的英國和世界現當代藝術藏品。泰特利物浦美術館,與泰特現代美術館目的相同,但規模較小,還有泰特圣艾富思美術館,展出與當地有關的藝術家所作的現當代藝術品。所有四家博物館分享泰特館藏。 |
22 |
Tokujin Yoshioka 吉岡徳仁 |
|
吉岡 徳仁(よしおか とくじん / Tokujin Yoshioka),活躍在設計、建筑、現代美術領域的天才設計師。1967年生于日本佐賀縣,1986年從 桑澤設計研究所 畢業后,師從20世紀最杰出的日本工業設計師 倉俁史朗 和 時裝設計大師 三宅一生。2000年創建了 吉岡徳仁デザイン事務所,涉及工業產品、零售空間、建筑、包裝、平面圖形和裝置藝術等廣泛的專業領域。吉岡徳仁的作品不僅有 Issey Miyake(三宅一生),還有 卡地亞、施華洛世奇、路易威登、愛馬仕、豐田 和 雷克薩斯 等著名品牌的設計,他2006年在 米蘭設計周 為 Lexus 設計了一個裝置作品,該作品由成千上萬銀色纖維組成,一時傳為佳話。吉岡徳仁的作品獲獎無數,還被各國重要博物館收藏,包括:巴黎蓬皮杜中心、現代藝術博物館 (MoMA) 、蒙特利爾美術博物館 (MMFA)、東京當代藝術博物館 (MOT) 和 維特拉設計博物館 等。 |
23 |
MoPA (Museum of Photographic Arts) |
|
始創于1983年的 MoPA(Museum of Photographic Arts / 攝影藝術博物館)是世界最具知名度的攝影博物館之一,亦是得到美國博物館聯盟認證的美國三個獨立的攝影博物館之一。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圣迭戈,擁有寬敞的展覽館和一座228個座位的劇院。MoPA 的使命是通過攝影,電影和錄像的展示,收藏和保存,激發,教育和吸引最廣泛的觀眾。致力于展覽攝影藝術和為攝影專業人士、愛好者提供杰出的交流平臺,努力通過展覽和教育計劃始終如一地解決文化,歷史和社會問題。作為非贏利機構,MoPA 長期得到會員,個人,公司,基金會和政府機構的慷慨支持。 |
24 |
Zaha Hadid Architects |
|
Zaha Hadid Architects 由 扎哈·哈迪德 女爵士創立于1980年,2016年 扎哈 突然病逝后,其合伙人、德國裔著名建筑師 Patrik Schumacher(帕特里克·舒馬赫)接掌事務所。扎哈·哈迪德(Dame Zaha Mohammad Hadid;阿拉伯語:زها حديد,香港譯 薩哈·哈帝,臺灣譯 札哈·哈蒂)1950年10月31日生于伊拉克巴格達,大學本科階段在黎巴嫩就讀于數學系。1972年從黎巴嫩到英國 倫敦建筑聯盟學院 就讀建筑專業,1977年取得碩士學位后加入 建筑大師 Rem Koolhaas(雷姆·庫哈斯)的 OMA(大都會建筑事務所)。1980年創立個人工作室開始大量參與國際競賽。因為她的設計天馬行空,很長時間她都只是在參賽和畫效果圖而沒有實際建筑面世。她的建筑設計每次在比賽或競標中都雖驚艷四座,但卻無人問津。建筑商一致認為以當下的建筑技術,它們是不可能建成的。她淪為紙上建筑師,但她沒有放棄。1993年她在德國第一座正式建成的維特拉(Vitra)消防局面世,解除了這道魔咒。2004年,扎哈 成為首位獲得 普利茲克獎 的女性建筑師!2016年3月31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一間醫院因心臟病逝世,享年65歲。學生時代就仰慕 扎哈 的 Patrik Schumacher(帕特里克·舒馬赫)畢業后到 ZHA 為 扎哈 效力,并在2006年成為 ZHA 合伙人,他也是 扎哈 母校 建筑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教授 和 設計研究實驗室(Design Research Lab)主任。扎哈 驟然逝世后,ZHA 由他繼承。 |
25 |
MICA 馬里蘭藝術學院 |
|
Maryland Institute College of Art 馬里蘭藝術學院(巴爾的摩)成立于1826年,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授予學位的藝術學院。該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課程一直在全國的視覺藝術和藝術項目中名列前茅!睹绹侣勁c世界報道》藝術專業研究生院排名第4名,馬里蘭藝術學院致力于專業藝術家和設計師的教育,并發展一個合作的環境從而有利于藝術與設計的發展。 |
26 |
Google Design |
|
財力雄厚的 Google Design 擁有各領域的科學家及大批的 用戶體驗設計師、攝影師、圖形設計師、產品設計師、互動設計師 等專業人士。除了本職工作之外,他們有更多的資金用于實驗項目,如 Google Design 每年還在 舊金山、紐約、倫敦、東京 等城市舉行 SPAN 大會,該會議短短數年內已躍升為全球最權威的設計和技術大會,每屆均邀請業界權威的 科學家、設計師、建筑師、藝術家、導演 出席并演講。此外,公開數據顯示 Google Design 在2015年至2017年間并購了14家著名獨立設計機構。 |
27 |
Tokyo TDC 東京字體指導俱樂部 |
|
Tokyo TDC(東京字體指導俱樂部)始創于1987年,1990年開始設立 東京TDC賞(TDC Annual Awards / 東京字體指導俱樂部獎),2006年被日本東京都政府授予非營利組織(NPO)地位。Tokyo TDC 旨在關注與推崇表現文字和語言之間具有深刻關聯的字體設計,同時也十分關注藝術指導者在企業品牌訴求時的品味和視覺溝通藝術及設計的主張。Tokyo TDC 年賽每年從世界各地募集優異的參賽作品,從中選拔出頂尖之作授予 Tokyo TDC 大獎(AD110 注)。多年來,Tokyo TDC 不斷挑戰視覺排版的定義與型式、字形和字體的所有關聯圖形設計,推動字體在印刷、廣告(靜態/動態)、出版和屏幕的應用與創新,涉及當代字體設計的各個領域。當前 Tokyo TDC 已成為了屈指可數的全球性設計比賽之一。 |
28 |
Wonderwall 片山正通 |
|
片山正通 (かたやま まさみち / Masamichi Katayama) ,1966年出生于日本岡山,2000年創立 Wonderwall(株式會社ワンダーウォール),2011年出任日本最具聲望的美術院校--武藏野美術大學 商業空間設計教授。他的作品獲獎無數,曾于2009年被頂級商業雜志“Fast Company”評為“世界100位在商業上最有創意的專業人士”排名第54名。片山正通 在零售空間設計和室內設計領域成就非凡,也從事創意指導、建筑設計指導、不動產物件開發咨詢等不同領域的工作。作品遍布全球各地,包括 Thom Browne 日本旗艦店、LEXUS 東京概念店、韓國 Hyundai card 旅行圖書館、甜點大師 Pierre Hermé 在香港的店、墨爾本 EMPORIUM 商場、Store by Nigo,優衣庫上海旗艦店,DIESEL旗艦店…… |
29 |
IDSA 工業設計師協會 (IDEA獎) |
|
Ind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IDSA)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 是全球工業設計領域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非贏利專業協會,始創于1965年,由美國三個知名工業設計組織合并而成,分別是 美國設計師協會(American Designers Institute, ADI)、全美工業設計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Industrial Design, ASID)和 美國工業設計教育聯合會(Industrial Design Education Association, IDEA)。IDSA 旗下 國際設計優秀獎®(IDEA 獎)是世界上最負盛名和嚴格的設計競賽,IDSA 年度國際設計大會 亦是全球工業設計領域最重要的會議之一。IDSA 共設七類會員,專業會員(Professional Member)、終身會員(Life Member)、特別會員(Fellow Member)、榮譽會員(Honorary Member)、國際會員(International Member)、隸屬會員(Affiliate Member)以及獨立學生會員(Individual Student Member)。IDSA 還有擁有著名的專業雜志《創新雜志》(Innovation Magazine)和《設計視角》(Design Perspectives)。 |
30 |
倪傳婧 Victo Ngai |
|
倪傳婧(Victo Ngai),插畫家,2014年《福布斯》“30 under 30 ”(30位30歲以下)藝術榜 榜單上最年輕的得主之一。1988年生于香港,畢業于 RISD(羅得島設計學院)插畫專業,現工作及生活于洛杉磯。2016年 倪傳婧 應 Apple 蘋果 邀請創作新年宣傳畫,讓其作品火遍大江南北,并被蘋果制作成 iMac、iPad、iPhone 桌面向用戶傳播達數億次!她的作品獲獎無數,包括 插圖畫家協會紐約金牌得主 和 Hugo Award for Best Professional Artist 等重要獎項。 |
31 |
JAGDA 日本圖形設計協會(日本平面設計協會) |
|
由日本現代平面設計之父 亀倉雄策 先生創建,是日本乃至世界最著名的專業設計團體之一。1978年,亀倉雄策做了日本圖形設計史上一個偉大的創舉——成立 日本平面設計協會(JAGDA),該協會現今已是日本設計界舉足輕重、甚至無可替代的重要組織,首批會員達705名,亀倉雄策 從1978年開始擔任會長,直到1994年6月卸任。著名設計師 永井一正 接任會長后,于1999年 JAGDA 為永久性紀念亀倉雄策的杰出貢獻創立了“亀倉雄策賞”,該獎旨在表彰卓有成就的日本平面設計界的佼佼者,每年的當選者無不是成就非凡的設計師。2000年 永井一正 卸任,福田繁雄 擔任會長至2009年,勝井三雄 接任,2012年著名設計師 淺葉克己 擔任會長至2018年8月,同年9月 佐藤 卓 接任。JAGDA 每年的會員作品展和會員年鑒在亞洲也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JAGDA賞,新人賞 等年度獎被視為日本圖形設計界的最高榮譽之一。2021年7月1日起,隨著時代的進程“Graphic”已經不再是非數字時代的“Graphic”意義,為更廣泛的體現數字時代“圖形”的現代特征,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更名為日本圖形設計協會(Japan Graphic Design Association Inc.),冀望吸納更多從事“圖形”領域工作的優秀專業人士的支持。 |
32 |
AGI 國際平面設計聯盟 |
|
國際平面設計聯盟 或譯 國際圖形藝術聯盟(Alliance Graphique Internationale,縮寫:AGI),是由世界頂尖的圖形藝術家和平面設計師組成的專業俱樂部。在20世紀40年代前,圖形設計(Graphic Design)還沒有被具體定義的時候,商業廣告繪圖藝術家、美術圖形創作者、印刷師、雕刻版畫家、插圖/漫畫家和海報繪畫藝術家雖然在很多專業領域間具有廣泛的關聯,但并沒有獲得社會的一致認可,從業者越來越強烈的意識到他們之間的共同聯系點,在隨后現代職業化的進程中,“Graphic Design“(商業圖形設計)概念開始流行。1951年,兩位來自瑞士和三位來自法國的圖形藝術家商討如何加強兩國之間的專業聯盟,共建一個以促進專業交流、共同維護利益等相關聯的非贏利組織,基于此理念,很快吸引了來自歐洲、美國等其他國家的專業人士參與其中。于是,在1952年 國際平面設計聯盟 于巴黎成立了,成立之時共有來自10個國家的65位成員,Jean Picart Le Doux 成為首任執行主席,Fritz Bühler、FHK Henrion 擔任副主席,Jean Colin 擔任秘書長。1955年 國際平面設計聯盟 首次會員大會在巴黎盧浮宮舉辦,Jean Carlu 接任了 國際平面設計聯盟 主席,他負責的 國際平面設計聯盟 會員作品展同時也在巴黎展出。1969年 國際平面設計聯盟 五位創始人之一 George Donald Brun 接任主席職位,他把國際平面設計聯盟注冊的辦公室地址從巴黎遷往蘇黎世,由此,根據瑞士法律重新制定了國際平面設計聯盟的機構章程。1979年 國際平面設計聯盟 確立了學術研討會制度,并于1994年在英國倫敦舉辦了首屆AGI代表大會(AGI Open 前身)。 |
33 |
Landor 朗濤 |
|
華特·約瑟夫·朗濤(原名Walter Landorer,Walter Joseph Landor)是品牌咨詢、傳播和品牌視覺設計領域的傳奇,他在1941年于美國舊金山創建的 朗濤(Landor)公司早已成為業界的標桿之一,在全球各地設有數十個分支機構。更為傳奇的是,1964年 華特·朗濤 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他將公司總部遷至停泊在舊金山灣的Klamath號游輪上。Klamath號是他參加拍賣會的所得。這個決定大膽出位,卻恰恰代表了朗濤跳出常規的全新思維方式。朗濤隨即因大量創性創新作品而聲名遠揚,并吸引了和包括 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湯姆·沃爾夫(Tom Wolfe)、三宅一生(Issey Miyake)以及 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在內的眾多文化界名流頻繁到訪,隨著公司的成長,朗濤 成為首先將消費者研究運用到設計上的先驅之一,并且以建立設計的經濟價值及有效的商業視覺傳播而備受推崇。在接下來的數十年中,他極具開拓性的創意,加上策略性的思維,使得朗濤成為引領世界的卓越設計咨詢顧問公司,并與全球眾多財富五百強品牌企業保持合作關系。 |
34 |
dentsu 電通 |
|
電通(dentsu / 電通 / でんつう)是當今日本第一大也是世界最大單一廣告公司,總部位于東京都港區東新橋汐留 電通大廈,并在多個國家設有辦公室。最大股東為“共同通信社(共同社)”,與日本五大民營電視臺之一的 TBS電視 也有密切關系。電通 前身為1901年創立的“株式會社日本廣告”(株式會社日本広告)和“電報通訊社”(電報通信社),1907年合并,1955年改名為“電通”,2012年7月 電通 支付31.6億英鎊(約合49.1億美元)收購英國安吉斯媒體集團(Aegis Group PLC )成為其最大一宗海外收購案。電通 在 廣告創意、數字創意 和 圖形設計 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每年均在全球各領域的專業比賽中獲得大量獎項。 |
35 |
五十嵐威暢(Takenobu Igarashi) |
|
五十嵐威暢 于日本 圖形設計、工業設計、建筑及室內設計和藝術界 而言,是一個低調又響亮的名字!作為日本當代杰出的設計師,雕塑家和教育家,五十嵐威暢 在眾多專業領域取得了非凡成就。他1944年生于日本北海道潼川市,1968年從日本著名美術院校 —— 多摩美術大學畢業后,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研究生院完成了碩士課程。此后在 千葉大學 和 加州大學 等名校任教,1989年返回日本五大著名美術院校之一 摩美術大學,并創建視覺傳達與設計學院,2011年至2015年間擔任 多摩美術大學(Tama Art University)第九任校長。五十嵐威暢(Takenobu Igarashi)是日本平面圖形設計、工業設計 和 藝術界 叱詫風云之不可或缺人物,他在平面設計和工業造型設計領域取得杰出成就后,于1994年淡出并進入藝術界,成為了一名雕暑家,如今,他的雕塑作品被廣泛商業應用,同時被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等著名藝術館和博物館永久收藏。并擔任過眾多專業協會要職,如 AGI(國際圖形設計聯盟),JAGDA(日本圖形設計師協會),IEC 等。五十嵐威暢 早年為 三得利,明治,三井銀行 等日本名企設計的品牌視覺系統至今然仍膾炙人口。20世紀80年代后他開始從事字體設計以及三位一體的字型雕塑創作,并進入產品設計和室內設計領域,該時期他的代表作有被廣泛應用在公共場所的時鐘,三得利總部雕塑,東京都港灣局環境設計等。1994年后,五十嵐威暢 轉型專業從事雕塑創作,以雕塑家的身份他參與了札幌站、金澤工業大學、多摩美術大學、神奈川縣立藝術節、寶麗來、美國西海岸 以及各類大型酒店的公共藝術創作。 |
36 |
Gabellini Sheppard |
|
Michael Gabellini,著名建筑師。1958年出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1980年獲得美術學學士學位,1981年畢業于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獲得建筑學學士學位,其間又先后在倫敦和羅馬學習和工作過。他曾在 KPF(kohn,pedersen&fox)建筑師事所務工作4年,之后于1991年在紐約聯合 Kimberly Sheppard 創立了 Gabellini Sheppard Associates 設計師事務所。2004年成為 AIA(美國建筑師學會),2006年獲得 美國國家設計獎 室內設計獎,除了在工作室工作外,他還在紐約的 Parsons 帕森設計學院 授課。Kimberly Sheppard 同樣畢業于 羅德島設計學院,她曾在意大利米蘭及歐洲多個城市工作多年,擅長酒店、商業零售環境等大型室內設計。 |
37 |
domus Magazine |
|
domus 有多大牌?普利茲克獎得主 Eduardo Souto de Moura、Rem Koolhaas 和 Lean Nouvel,英國建筑大師 David Chipperfield,鳥巢設計師 Jacques Herzog 等眾星都曾是「domus」的編輯!這本創刊于1928年,建筑界、設計界、藝術界無人不曉的老牌權威雜志高端之處,不僅有品質最高的設計、建筑、藝術作品和學術文章,還開辟了專門介紹全球當今最新技術和材料的欄目!「domus」始終以敏銳的視角,客觀、及時、全面地報道全球建筑、設計及藝術動態,以其靈活多樣的形式、深刻的思想和充滿活力的內容為特色,在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對國際建筑、設計及藝術界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成為全球最具活力和影響力的專業雜志之一。 |
38 |
Pinterest |
|
移動手持設備已經非常普及,而對設計師而言,Pinterest 就是移動設備中最棒的圖形分享APP,注冊登錄后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設置分享類別:攝影、圖形、品牌、建筑、室內、插畫、時裝、美食、音樂,無所不包。Pinterest 由美國加州帕羅奧多的一個叫做「Cold Brew Labs」的團隊于2010年創辦,曾入選《時代雜志》「2011年50個最好的網站」!窹interest」是一個創意組合詞,由「pin」和「interest」組合而成,原意是指把自己喜歡的圖片像釘在釘板(pinboard)上一樣分享出去,用戶可以借此不斷發現新圖片。 Pinterest 的中文譯名是「拼趣」,有「拼之趣圖」等豐富含義,既不拘泥于刻板的音譯,又朗朗上口。✪✪✪☂ 注:中國大陸可能無法正常訪問,且點擊后會斷網數秒顯示「連接已重置」等字樣 ☂✪✪✪ |
39 |
Pritzker 普利茲克建筑獎 |
|
普利茲克建筑獎(英語: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是一年一度由凱悅基金會頒發,以表彰“在世建筑師,其建筑作品展現了其天賦、遠見與奉獻等特質的交融,并透過建筑藝術,立下對人道與建筑環境延續且意義重大的貢獻”,于1979年由杰·普利茲克和妻子辛蒂設立,由普利茲克家族資助;普利茲克建筑獎被公認是全球最主要的建筑獎項之一,有“建筑界的諾貝爾獎”的美譽。普利茲克獎授獎“無關國籍、種族、宗教或思想”;受獎者可獲得獎金十萬美元、獎狀,以及自1987年起增頒的銅質獎章一只。獎章背面的拉丁文銘刻 — firmitas, utilitas, venustas(中文:堅固、適用、美觀)—源自羅馬建筑師維特魯威。1987年前,受獎者可獲得限量亨利·摩爾雕像與獎金。自2009年起,執行董事瑪莎·索恩征求往年得獎者、學者、評論家與其他“在建筑領域具專業知識與興趣”人士的提名。領有執照的建筑師亦可在每年11月1日之前提出個人申請。評審委員會由五至九位“專家……公認在其建筑、經濟、教育、出版與文化等個人領域具專業者”組成,負責商討、裁定并在隔年春季向公眾宣布獲獎人選,Pritzker獲獎者包括:菲利普·約翰遜(1979年)、貝聿銘(1983年)、丹下健三(1987年)、安藤忠雄(1995年)、雷姆·庫哈斯(2000年)、扎哈·哈迪德(2004年)、讓·努維爾(2008年)、王澍(2012年)、、伊東豐雄(2013年)弗萊·奧托(2015年)...... |
40 |
James Jean 簡明 |
|
簡明(James Jean),著名插畫家、藝術家,1979年生于臺灣臺北,童年時隨父母移居美國,2001年畢業于 The School of Visual Arts(SVA 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在DC工作一段時間后成為自由職業者,讓 簡明 紅遍全球時尚界、藝術界、設計界的是他當年與著名設計機構 2X4 合作為奢侈品牌 Prada 創作的那一系列作品。簡明 獲得過7次 Eisner Awards(艾斯納獎,被譽為動漫界的奧斯卡獎),拉丁美洲插畫金獎,以及插畫協會頒發的金牌獎等,2008年他從插畫領域淡出,工作重心轉入油畫創作。2009年 簡明 在紐約舉辦首次個展后,已陸續在洛杉磯、東京、溫哥華、奧克蘭、日本橫濱、波特蘭等城市舉辦個人作品展, 2015年東京出版社 PIE Books 為他出版了大型作品集。簡明 目前居住在美國洛杉磯,并于此進行創作。 |
41 |
Viintage - Public Domain Images |
|
Viintage 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歐美古代設計、圖案、插圖作品分享平臺,里面的所有作品均符合“知識共享組織(Creative Commons) ”的公共財產CC0協議發布,下載后可以復制、修改、轉發等方式使用這些圖像,Viintage 取得了歐美眾多博物館、圖書館的資料分享權限,即可以在這里查詢到埃及遠古時代的高清圖片,也能下載到近現代的插圖作品,如果自行注冊,則可以免費試用三天下載超超高清圖片,但在這里付費不是硬性規定,與維基百科的自愿捐贈類似。 |
42 |
SVA 紐約視覺藝術學院 |
|
紐約視覺藝術學院 / School of Visual Arts in New York (SVA) 是國際藝術教育領域公認的領導者與創新者。學校建于1947年,匯集享有國際盛譽的藝術家及其當今各大領域的專業人士,師資力量雄厚。SVA 位于紐約市區曼哈頓,是全美國最中心的文化藝術中心地帶,交通便利,生活成本昂貴,優越的地理位置為學生提供了更好的藝術創作平臺和自我提升的空間,SVA 的插畫,卡通,電腦藝術,時裝,電影等已經是美國公認的全美國排名第一的專業。從建校開始學校即大師云集,包括設計之父 米登.克雷澤,動漫之父 威爾伊森,時攝影大師 Carlos Perez Siquier,美國插畫大師 羅伯特韋夫,美國插畫大師 馬歇爾艾斯曼,著名設計史學家 Steven Heller(史蒂文·埃萊爾/或譯 史蒂夫·海勒),女設計大師 Louise Fili(路薏絲·斐莉,Steven Heller 之妻),字體設計先驅 艾得班克,美國涂鴉藝術教父 凱斯哈林 等。紐約視覺藝術學院以其創新型和實驗性課程的理念及其由專業藝術家組成的無以比肩的師資,在美國被廣泛視為最優秀的藝術院校之一。 |
43 |
Foster + Partners 福斯特 |
|
Foster + Partners(福斯特事務所)是一家全球性建筑、城市化及設計工作室,由 諾曼·福斯特 勛爵(Norman Foster)于1967年在倫敦創立,福斯特 1935年6月生于曼徹斯特,1961年自曼徹斯特大學畢業后到耶魯大學攻讀碩士學位。1962年與耶魯大學同學Su Brumwell(布魯姆威爾)、Richard Rogers(羅杰斯)夫婦,及Wendy Cheesman(溫迪·福斯特)在倫敦創立Team4,1964年福斯特和溫迪結婚,1967年解散Team4。隨后福斯特和溫迪創立了Foster Associates,1990年代更名為 Foster + Partners。1983年,福斯特 獲得皇家金質獎章,1990 年,福斯特 因對建筑的貢獻被女王封為爵士;1997年被英女皇列入杰出人士名冊,獲功績勛章; 1999年獲封終身貴族泰晤士河岸的福斯特男爵(Baron Foster of Thames Bank)和 Pritzker 普利茲克建筑獎,在此前他已經獲得了美國建筑師學會建筑金獎、皇家建筑金獎、法國建筑學院金獎...Foster + Partners 的名作不計其數,如 倫敦千禧橋、圣瑪莉艾克斯30號大樓、Apple Park(蘋果總部)、蘋果全球各地旗艦店、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場、世界貿易中心二號大樓、德國國會大廈等等。 |
44 |
Unit Editions |
|
Unit Editions 是始創于2010年,位于英國倫敦的獨立出版機構,同時提供高品質的設計、圖形類專業圖書在線現售服務。Unit Editions 三位創始人 Tony Brook,Patricia Finegan(Spin)和 Adrian Shaughnessy 均為 AGI 會員,Unit Editions 出版過的書籍包括 Lance Wyman(蘭斯·維曼),Paula Scher(薛.博蘭)等設計大師的專著。 |
45 |
陳幼堅 (Alan Chan) 設計公司 |
|
陳幼堅(Alan Chan),香港資深設計師,AGI(國際平面設計聯盟,2014年加入)會員,陳幼堅在過去數十年廣告及設計生涯中,榮獲香港本地及國際設計獎項超過600多個。自2000年起,陳幼堅不斷在創作領域上作出新的嘗試,從商業設計走向藝術領域,除了入選上海雙年展和香港當代藝術雙年獎各兩次,亦是首名香港設計師在2007年獲邀于上海美術館舉辦設計及藝術作品展,及于2002年在日本最負盛名的平面設計劃廊 ggg(Ginza Graphic Gallery)舉行個展。2017年在東京POLA Museum Annex 舉辦攝影裝置藝術展覽。其藝術及設計作品獲蘇黎世設計博物館、中國美術館、M+視覺文化博物館、香港藝術館及香港文化博物館等機構,以及香港、中國內地、日本、意大利及美國等地的私人藏家收藏。 |
46 |
Stefan Beckman Studio |
|
Stefan Beckman Studio 是一家具有顛覆性的創作公司,跨學科的創意項目使他們不是傳統性的設計公司或廣告公司,他們集設計、藝術、廣告于一身,為客戶提供服務時,不單是藝術指導,也是視覺設計顧問加時尚顧問,還擔任攝影顧問角色等,比如提供影視拍攝、后期剪輯、特效等等。Stefan Beckman 還為大型時尚活動提供總體導演服務,比如紐約時裝周...... |
47 |
Gwenael Nicolas + Curiosity |
|
株式會社 キュリオシティ / Curiosity (Gwenael Nicolas 格溫內爾 尼古拉斯) 于1966年出生在法國 Bretagne,1991年起定居在東京,并與許多世界知名設計師如三宅一生(Issey Miyake) 合作。設計了多個奢侈品牌店鋪,其中就包括 FENDI 在倫敦、巴黎、米蘭的店。1998年他和制作人 Reiko Miyato 成立了設計工作室 'Curiosity'(株式會社 キュリオシティ)。他在巴黎龐畢度中心的藝術裝置如 'D-Day',受到了國際間的廣泛重視。他不僅為施華洛世奇 (Swarovski) 設計了如火花般絢麗的燈具 'Sparks',而且還為首款香水 'AURA by Swarovski' 精心設計了香水瓶。此外,尼古拉斯還獲得了日本室內設計最重要獎項 Ku/Kan Preis 2009。CURIOSITY的中文翻譯是“好奇心”,這名字恰好與他對設計的態度與理解是一致的。Gwenael Nicolas 是位全能的設計師,其設計領域涉及建筑、室內、產品、家具、包裝、平面等,現在他已經是全球頂尖的設計師,他的全能正是因為他對設計的無界理解,所以在他的設計里,我們往往能看到藝術與時尚完美地與空間融合,并發現新的“驚喜”。他對待設計,總是試圖去發現與尋找不可預測性的設計元素,每個項目都努力去連接使用者的感情與色彩,尋找到最恰當的藝術表現手法。 |
48 |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 |
|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是中國藝術類最重要的研究生教育機構之一,集藝術科研、藝術教育與藝術創作為一體的國家級藝術科研機構,也是中國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現擁有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含設計藝術學)等藝術學門類一級學科,以及文學門類下的二級學科文藝學。2003年設立藝術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
49 |
Co.Design |
|
CO.DESIGN 是財力雄厚的《Fast Company》雜志旗下的設計類博客,文章水平非常高,涉及互動、建筑、工業、品牌、圖形、插畫、時裝、創意等多個領域!禙ast Company》由兩位前《哈佛商業評論》編輯艾倫·韋伯和比爾·泰勒于1995年創刊,秉承「世界的變革正在改變商業,商業正在改變世界」的理念,為意欲創造財富和變革商業的人士提供指南。被譽為「革命手冊」的《Fast Company》雜志提供有關規模管理、主導議題和技術的最新思想,如團隊、參與性管理、信息技術的影響等。 《Fast Company》是美國最負盛名和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雜志之一,與《財富》《商業周刊》《華爾街日報》等成為美國乃至世界商業和經濟領域的主流媒體!禙ast Company》旗下另一個創意、文化和商業博客 CO.CREATE 也十分值得關注(網址:www.fastcocreate.com)。 |
50 |
中國美術學院 |
|
作為中國學科最完備、規模最齊整的第一所國立高等美術院校,中國美術學院前身是1928年初由卓越的教育家蔡元培、林風眠先生創立的“國立藝術院”。是中國現代最早的綜合性國立高等藝術學府,高等美術教育的發源地之一。1938年更名為國立藝術?茖W校。1950年更名為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1958年更名為浙江美術學院。1993年更名為中國美術學院,創校歷經初創期的艱辛、成熟期的豐碩和拓展期的躍進,對中國當代視覺文化藝術的創新和拓展形成重要的影響。如今中國美術學院校園更新,理念傳承,院系重組,學科拓展,實現了學校歷史上的跨越式發展。中國美術學院辦學條件得到了前所未遇的改善,2003年建成的南山校區成就了水墨美院的現代演繹,2007年投入使用的象山校區則孕生了藝術家園的望境塑造,獨具匠心的校園成為杭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新名片。2015年成功入選浙江省第一批重點建設高校。校園占地1000余畝,建筑面積近30萬平方米,地跨杭、滬兩市,擁有南山、象山、張江三大校區。 |
51 |
Wallpaper* |
|
Wallpaper* 創刊于1996年,已發行多個語言版本,最初的目的是做一本對現代設計業具有權威話語權的雜志,包含建筑、現代設計、時尚、旅行、食物等話題,希望能展現一種全球性的生活方式。這樣的定位,加上創始人 Tyler Brûlé 視金錢如糞土的脾氣,使得 Wallpaper* 迅速成為一本雜志業內的權威雜志:想要生活得更好,就要看 Wallpaper* 雜志。雖然創始人 Tyler Brûlé 離開后(創建了另外一本生活方式雜志 “Monocle”),Wallpaper* 已經越走越商業化,但他那國際化、高品位、華麗等獨樹一幟的鮮明風格,仍讓他穩坐在雜志圣經的寶座,征服著全球千萬的文化人和千千萬萬泛文化、偽文化人。 |
52 |
Design Milk |
|
Design Milk 是一個高品質的設計平臺,每日提供大量專業資訊,涵蓋設計、藝術、建筑、時尚、科技等方方面面,Design Milk 意為每日來一杯設計領域的牛奶,補充維生素 D (Design),讓你隨時都有設計靈感。2006年賓夕法尼亞州 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畢業生 Jaime Derringer 創建了 Design Milk,經過多年發展已擁有數十名專職建筑、室內設計、工業設計、圖形設計、攝影和藝術等不同領域的編輯、記者。Design Milk 的口號是:用全世界優質的設計內容,裝滿你干涸的咖啡杯,盡情享受吧! |
53 |
SAIC 芝加哥藝術學院 |
|
芝加哥藝術學院(SAIC -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是美國著名藝術學院之一,建校于1866年,學院旨在培養杰出的視覺藝術人才,名校友包括 華爾特·迪士尼、喬治亞·歐姬芙、奧森·威爾士、歐基芙、聞一多 等。SAIC 前身為 The Chicago Academy of Design,1882年更名為 芝加哥藝術學院。SAIC 隸屬于芝加哥博物館,以收藏大量印象派作品以及美國藝術品著稱,如 Claude Monet(克勞德·莫奈),Vincent Willem van Gogh(文森特·梵高)等著作均藏于此。芝加哥藝術學院 和 博物館 現在仍是國際公認的美國最領先的兩個精密藝術機構之一。 |
54 |
石漢瑞 Henry Steiner |
|
奧地利維也納人 Henry Steiner(石漢瑞)是公認的「香港設計之父」,華人區域第一位 AGI(國際平面設計聯盟)會員,更于1993~1997年擔任 AGI(國際平面設計聯盟)主席,1986~1988年任香港美國商會副主席,1973~1985年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委員會會長,1974~1976年HKDA(香港設計師協會)會長.....。1961年年輕的石漢瑞(Henry Steiner)從紐約遠行到香港,接受《亞洲雜志》的邀請從事美術設計。原本計畫做九個月的工作,竟使他生根香港。五十年的香港情已深至靈魂,再難分開。石漢瑞以渾化中西的跨文化設計實踐,觸發了香港設計從無意識到有觀念的設計覺醒。他在一九九八年為渣打銀行設計的新鈔票,運用了魚、龜、麒麟、鳳凰和龍五種不同瑞獸作為設計項目,使鈔票的每個細節,無一字無來處,細語著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追溯。石漢瑞畢業于 耶魯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是設計大師 保羅.蘭德(Paul Rand)最得意的門生之一。 |
55 |
Paul Rand 蘭德 |
|
保羅·蘭德(Paul Rand,1914-1996),蘭德 作為當今美國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圖形設計師、思想家及設計教育家之一,其先導地位和作用是勿庸爭辯的。 保羅·蘭德 1929-1932年就學于紐約 Parsons 設計學院。年僅23歲 便成為 Esquire Coronet 廣告公司的藝術指導,在隨后的三十多年里他一直擔任紐約廣告代理公司的創意指,也曾受聘為許多美國著名大公司的設計師或設計顧問,其中包括美國廣播公司、IBM公司、西屋電器公司、NEXT電腦公司、UPS快遞公司、耶魯大學等藝術顧問。他為這些公司和機構所設計的企業標志 ,已成了家喻戶曉的經典之作。從1956年開始他在耶魯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擔任平面設計教授,他也曾在普拉特設計學院、庫柏設計學院等著名院校任設計教授,多次獲得各種由專業組織頒發的大獎,包括數枚“紐約藝術家協會”金獎。他還被授予英國“榮譽皇家設計師”頭銜。 |
56 |
Wolff Olins 沃爾夫.奧林斯 |
|
Wolff Olins 于1965年由 Michael Wolff 和 Wally Olins 聯合創建,兩位均是馳名全球的設計師,Wolff Olins 享譽全球的作品包括聯合利華,倫敦2012奧運會,Prudential,AOL等等著名的標志和視覺系統,2001年 Omnicom Group(宏盟集團 / 又稱奧姆尼康)全資收購了 Wolff Olins。Wolff Olins 沃爾夫·奧林斯公司總部設在英國倫敦,作為世界頂級級品牌咨詢公司,他們的客戶名單長長的一串:雅典奧運會、倫敦奧運會、IBM、花旗銀行、漢莎航空公司等上百家著名品牌,甚至還有列支敦士登公國和紐約市政府等國家和政府。Wolff Olins 一直在堅持走一條“設計開拓者”之路——即打破現有的世界現有的視覺設計規則,走一條 New Road,Wolff Olins的口號是 “The world needs NEW!”。他們設計的品牌視覺形象系統大多脫離正規,圖形語言風格粗野不正規甚至隨意,而非刻意地追求圖形的象征性。標志不再是一個圖標,一個 VI 的基礎元素,品牌成為一個平臺,而標志成為了平臺的一部分,有時它就是平臺,它可以容納足夠豐富內容,品牌傳達出的不是單一的形象,而是豐富的內容。Wolff Olins 聯合創始人 Wally Olins 于2014年4月14日病逝,享年84歲。生于1933年的 Michael Wolff 目前仍然活躍于設計一線,任教于倫敦藝術大學,英國皇家特許設計師主要主要顧問等重要職務,曾任 D&AD 主席...... |
57 |
eye Magazine |
|
eye Magazine 始創于1990年,是一本偏重于學術和引領行業的設計季刊,有著不同于其他設計雜志的獨特編輯理念,在這個設計意念不斷翻新,表現手段日益增加、電腦在設計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的時代,它對于當代平面設計堅持著一種反思和自我批評的態度,關注隱藏在設計文化表象背后的動機和后果,是一本值得設計師和所有創意專業人員靜心閱讀的雜志。曾經的音樂人、記者 John L. Walters 自 1999 年出任主編一職至今,eye 雜志每三個月出刊一本探討字體、排版、印刷和視覺文化的專輯。 |
58 |
New York Institute of Photography |
|
紐約攝影學院(New York Institute of Photography,簡稱 NYIP)是總部位于美國紐約的一座營利性遠程教育學校,為世界各地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攝影課程。紐約攝影學院成立于1910年,由埃米爾·布魯內爾(Emile Brunel)創立。當時他將學校命名為 E·布魯內爾攝影學院。埃米爾是一名雕塑家、藝術家和攝影師,以名人肖像而聞名。1915年,紐約攝影學院 在紐約州最高法院正式注冊為企業。成立初期,紐約攝影學院是寄宿制學校,在曼哈頓、布魯克林和芝加哥設有辦事處,由專業攝影師擔任導師。最初,位于曼哈頓的教學區有1400平方米,在20世紀40年代增設了家庭學習課程,但沒有面授課程那么受歡迎。1956年,紐約攝影學院首次獲得全國家庭學習研究會的職業教育認證。大約在同一時間,學院被 Tribune Publishing Co.的創始人哈羅德·戴克奧夫(Harold Deckoff)收購。1971年,哈羅德·戴克奧夫死后不久,紐約攝影學院破產。哈羅德的兒子馬文·戴克奧夫(Marvin Deckoff)回購了繼續經營權。1976年將學院賣給了唐·謝夫(Don Sheff)。馬文和唐共同著手重建學院,重新編寫教材,嘗試不同類型的廣告,致力于推廣家庭學習課程。除了攝影課程,紐約攝影學院還出版了各類包括電影導演和電影攝影在內的有關攝影的書籍。 |
59 |
Strand Book Store |
|
坐落于紐約曼哈頓鬧市區的 Strand 書店,被譽為全球最大的二手書店。1927年,年僅25歲的閱讀愛好者 Ben Bass(本·巴斯)懷揣創業夢想,他用自己的300美元和從朋友處借來的300美元在被稱為“書店一條街”的紐約第四大道創辦了 Strand 書店。書店的名稱來自英國的一古老的本文學雜志。這家久負盛名的書店,如今已是紐約的文化地標之一,收藏有大量新、舊及珍稀圖書,將這些圖書擺放在一起足有18英里長。此外,店內還收藏有許多絕版書籍。 |
60 |
India Mahdavi |
|
曾設計紐約 Mercer Hotel 及全球 Givenchy 專門店的知名設計師India Mahdavi(印迪婭·邁達維),她被稱為第二個 Philippe Starck!于2006年獲法國雜志 Atmosphères 選為 Gold Woman of the year。伊朗埃及混血兒 India Mahdavi 是不折不扣的大都會女性,于美國及德國長大,其后移居英國及法國南部。開放的國際視野,是她創作靈感的主要來源;擅于演繹一個地方或物件的靈魂,是她獨特之處。 1999年,她創立自己的設計公司,并于2003年在巴黎開設作品陳列室。 2004年,她于 Parisian Salon Maison et Objets trade show 中獲選為 designer of the year。她以多元化、簡約和別具一格的設計,在設計界打響名堂。其作品在全球廣泛可見:墨西哥城4星級酒店、威爾斯一家舒適的小型酒店、蒙地卡羅的 Monte Carlo Beach Hotel、費城的 Barclay Prime、巴黎的restaurant Le Germain,以及多家由設計迷擁有的私人
scenographic 住宅。 |
61 |
武藏野美術大學 |
|
武藏野美術大學(日文假名:むさしのびじゅつだいがく,英文名:Musashino Art University、MAU)是位于東京都小平市小川町1-736的日本著名私立大學。建校于1962年,前身是始于1929年的帝國美術學校。武藏野美術大學是一所美術造型藝術教育的綜合性大學,共有包含美術和設計的11個學科配置(短期大學部于2003年廢止)。是日本學科領域分類最多并且教育規模最大的美術專門高等學府。與東京藝術大學、多摩美術大學為日本頂級美大的御三家。也是東京五美大(多摩美術大學、武藏野美術大學、東京造型大學、女子美術大學、日本大學藝術學部)之一。 |
62 |
artnet |
|
artnet 是全球頂尖的在線藝術品交易和研究平臺。內容涵蓋美術、設計和裝飾藝術,及藝術資訊,創建于1989年,總部位于紐約,旨在為藝術界帶來無國家的透明度,artnet 為收藏家,經銷商和藝術愛好者提供各種藝術資源。artnet 美術與設計價格數據庫提供全球最完整的彩色圖文歷史拍賣檔案。數據庫囊括了全球1400多家拍賣行的7百多萬條拍品價格紀錄。 覆蓋了從古至今27萬多位藝術家的作品(部分數據有中文版)。 |
63 |
Ads of the World™ |
|
Ads of the World™ 是當下全球最豐富的廣告創意作品分享平臺,每周更新大量世界各國著名創意傳播公司的最新作品,被 Clio Awards(克里奧獎)收購后,Ads of the World 更加豐富了內容,同時,Ads of the World 的在線社區匯集了一批高水平的創意人士(有中文分論壇,但注冊會員發布的作品,相對英文論壇而言,大部分水準不高)。 |
64 |
AIA 美國建筑師學會 |
|
始創于1857年的 AIA 美國建筑師學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縮寫:AIA)與 RIBA 皇家建筑師學會 并稱為當今世界最權威的兩大建筑師學會!AIA 總部位于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AIA 的宗旨是為建筑師提供良好的后續教育、社區重建和其他可持續及提升建筑業界規范形像的工作為己任。創建初期,以 紐約建筑學會(New York Society of Architects)的名義草擬規管建筑業的規范條文,后來在建筑師 Thomas U. Walter 的提議下使用了“美國建筑師學會”的名稱,并沿用至今。學會會員于1857年4月15日簽署會章宣告學會正式成立。此后,美國各地的建筑師紛紛響應加入學會,至1880年代學會先后在 馬里蘭州、波士頓芝加哥、辛辛那堤、印第安納波利斯、費城、羅得島、舊金山、圣路易斯 等城市成立分會,迄今已有數百個分會,超過9萬名全球會員。 |
65 |
Freunde von Freunden |
|
2009年始創于德國柏林的 Freunde von Freunden(簡稱 FVF)是一個線上雜志平臺,海量的采訪內容真實刻畫了不同領域的創意和文化人在不同國家、地區、文化背景中的工作狀態。FVF 創始人 Frederik Frede 成長于奧地利和瑞士交界的康斯坦茨湖附近,早年組建過樂隊,后來從事設計工作。 2002年曾遠赴中國上海工作,2006年搬到德國柏林。 FVF 在2009年以博客形式出現,主要編輯一些視頻、故事和小型采訪,逐步發展到今日擁有過百位團隊成員的專業平臺。FVF 是一個優秀的專業平臺,你能在這里看到全球設計、建筑、電影、音樂、繪畫、戲劇等領域的出色人物的訪談,發掘他們最有想法、最值得關注的資訊。 |
66 |
DRAFT |
|
DRAFT 株式會社ドラフト 是日本杰出的設計機構,幾乎獨攬世界各類專業大獎,形容其為日本設計、攝影界的黃埔軍校并不為過,JAGDA 每年的新人獎、大獎幾乎都有來自 DRAFT 的設計師,如 渡邊良重(1995年JAGDA新人獎)、植原亮輔(2001年JAGDA新人獎)、水野學(2003年JAGDA新人獎)、柿木原政広(2003年JAGDA新人獎)、田中竜介(2004年JAGDA新人獎)、関本明子(2006年JAGDA新人獎)等人都正在或曾經在這棟掩映在樹影中的兩層小樓里工作?梢哉f,DRAFT 是日本優秀設計師的搖籃。DRAFT 旗下還有一家名為 D-BROS 的生活用品設計機構,有點類似“無印良品”)創始人 宮田 識,1948年出生于日本千葉市,1966年畢業于神奈川工業大校工藝美術系,同年加入日本設計中心。1970年離開日本設計中心后,經過數年的自由職業,于1978年創立宮田識設計事務所,1989年公司改名為DRAFT Co.,Ltd. 1995年開始開發產品設計品牌D-BROS。1999年在仙臺市開設產品商店CASLON。 |
67 |
Studio Dumbar 登貝 |
|
1977年著名設計師 格爾·登貝(Gert Dumbar)建立了 登貝設計,登貝設計 是荷蘭最大的設計公司之一,擅長為大型機構提供形象設計,他們為荷蘭政府機構和大型商業集團所作的設計對荷蘭社會有很大影響,拉近了機構與民眾的距離,比如他們為荷蘭警察局和荷蘭郵政做的著名的設計。登貝設計 在國際上獲獎無數,包括D&AD金獎、紅點設計大獎、國際平面設計師大獎、紐約藝術指導俱樂部大獎等等。2016年9月,總部位于阿姆斯特丹 Dept 全資收購 登貝設計,Dept 是一家擁有數百位創意專業團隊成員的大型創意公司,在英國,美國和西班牙等國家地區設有辦公室,旗下擁有多個創意機構。 |
68 |
FLiPER |
|
FLiPER 是一個繁體中文的半開放寫作平臺,在此分享心得的有攝影、藝術、插圖、設計、文學、戲劇領域的專業人士。成立于2012年,定位為藝術和文學社群媒體平臺。來自世界各地不同領域的專業創作者在這里分享自身的思維與經驗,傳承文化、提升價值與開拓視野。他們能即時互動,直接地交流創作與背后的理念。FLiPER 的團隊以創意為核心,致力于透過網路科技開展無國界、無時差的藝術文化交流。 FLiPER 于2011 年入選第四屆 AppWorks 團隊,獲得風險投資而創立。 AppWorks 是一個專注于早期和長期投資的團體,喜歡有決心、有想法、高執行力的團隊,通常從設想時期開始予以支持和投資。 |
69 |
Columbia College Chicago : Photography |
|
美國常青藤名校哥倫比亞大學攝影系是美國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攝影系之一,設有學士和碩士學位。攝影專業設備齊全,擁有美國最先進的數碼實驗室,一個配有60個高端放大機的暗室以及一個燈光工作室。在校學生還可就讀商業廣告、新聞攝影、藝術和時尚攝影等其他代表性專業。 |
70 |
Parsons 帕森設計學院 |
|
帕森設計學院(英語:Parsons School of Design)是美國乃至全球最杰出的藝術院校之一,于1896年創立。帕森設計學院自1970年起便附屬于新學院(英語:The New School,又稱“新學院大學”),并是私立藝術與設計學院協會(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of Art and Design,簡稱AICAD)的會員之一。帕森設計學院的校園主要坐落于紐約格林威治村。帕森設計學院 孕育了許多知名的藝術家與設計師,其中最著名的有包括 馬克·雅各斯(Marc Jacobs,天才時裝設計師,成就了LV,也是LV史上最杰出的創意總監)、湯姆·福特(曾任 Gucci、YSL創意總監)、保羅.蘭德(Paul Rand,當今美國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圖形設計師、思想家及設計教育家之一)唐娜·凱倫(Donna Karan)、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著名導演、藝術指導)、陳慧琳(香港名演員 )等。 |
71 |
Lance Wyman 蘭斯·維曼 |
|
Lance Wyman 是圖標(ICON)、圖形導示系統設計鼻祖,及公共環境品牌形象與空間引導系統方面的專家。1937年7月2日 Lance Wyman(蘭斯·維曼)生于美國新澤西州的紐瓦克市,成長于卡尼市。1968年,Lance Wyman 為 墨西哥奧運會 進行視覺識別系統設計,該設計成為后來設計師們在面對特定時間與場合下的公共項目的思考藍本!镀矫嬖O計史》作者 Philip B. Meggs 認為該作品是 “圖形設計歷史上最具革命性也是最為成功的視覺識別設計之一”。1969年為墨西哥城地鐵系統所做的圖形視覺設計進行了更廣泛的探索。大量具有特殊意義的 圖標(ICON)作為識別符號成為一種視覺記憶,在該案例中他開創了 圖標(ICON)設計應用于日常生活空間的先例,這種象征各種隱喻的圖標表達方式,對后來的電腦軟件、互聯網、及智能手機的 圖標(ICON)設計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喬布斯 承認 iPhone 的 OS 系統圖標設計便是源自 Lance Wyman 的作品。此外,Lance Wyman(蘭斯·維曼)還有非常多具有開拓性的視覺設計案例,比如用動物形象設計成數字、字母等等。他開始于1971年設計的華盛頓地鐵視覺系統,是他設計生涯中持續時間最長久的設計項目,直到1976年地鐵開通運行才完成,該項目2011年又進行了一次“再設計”,同時,Lance Wyman(蘭斯·維曼)在 Parsons(帕森斯設計學院)擔任教職超過40年AIGA(國家圖形藝術學會 或譯 美國藝術設計研究院)2017年 “AIGA勛章” 授予給了 Lance Wyman,AIGA 每年授勛予三位在業界獲得卓越成就的設計師,以示對其在行業內具有重要地位的認可,往年受勛者包括 Walter Landor(華特·朗濤,朗濤品牌咨詢公司創始人),Paul Rand(保羅·蘭德,圖形設計大師)、Philip B. Meggs(《平面設計史》作者)等。 |
72 |
IDEO |
|
IDEO 是舉世聞名的工業產品及用戶體驗設計公司,成立于1991年,總部位于美國加州帕羅奧多(Palo Alto),由三家設計公司合并而成,分別是 大衛凱利設計室(斯坦福大學教授 大衛·凱利)、ID TWO 設計公司(由 比爾·莫格里吉 成立)和 Matrix Product 設計公司(由 麥克·納托爾 Mike Nuttal 成立)。三位創始人雖然早已退出管理層,但依然對 IDEO 有極大的影響力。IDEO 在舊金山、芝加哥、波士頓、倫敦、慕尼黑和上海等城市擁有數百位設計師專注于不同領域,如人機界面、機構開發、電子、軟件設計、工業設計和界面設計。是世界上最活躍的大型設計公司之一,在許多設計領域有其影響力?蛻羧悍植荚陔娔X業、醫療用品業、玩具業、辦公室家具業和汽車業等。其最著名的設計作品是蘋果電腦和微軟的第一個鼠標、和PDA的經典機種Palm V,以及Steelcase品牌下的Leap Chair。其主要客戶包括 Procter & Gamble, 百事可樂、微軟、Eli Lilly 和 Steelcase 等,在世界各類設計大獎中 IDEO 可能是目前歷史上得到最多數設計大獎的公司之一。 |
73 |
RIBA 皇家建筑師學會 |
|
RIBA(The 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于1834年以 英國建筑師學會 的名稱成立,1837年獲得威廉四世的皇家憲章,因而冠上皇家頭銜:皇家倫敦英國建筑師協會(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 in London),1892年去掉“倫敦”一詞,1934年搬到波特蘭街66號現址辦公至今。RIBA 在全球擁有會員超過3萬名,RIBA 是一項全球性的榮譽,同時也是英國建筑師執業資格許可,當今世界在世和已故建筑大師中絕大部份均為 RIBA 會員,與 AIA(美國建筑師學會)并稱當前世界范圍內最具知名度的兩大建筑師學會。 |
74 |
AIGA 美國圖形藝術設計協會 |
|
美國圖形藝術設計協會 或譯 “美國圖形藝術設計研究院 / 美國平面設計學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Graphic Arts,簡稱為 AIGA),是美國平面/圖形設計領域具有廣泛代表性質的非盈利組織,始創于于1914年,總部位于紐約市,現有2萬多位會員與200多個分會。AIGA 致力于推動 美國平面/圖形設計行業的發展,主要活動皆以視覺傳達設計為主,重視專業設計師之間的意見與資訊交流。該協會是非營利組織,在1914年時,僅是 美國藝術俱樂部(en:National Arts Club)中的40位設計師所集結的組織,由 查爾斯·迪凱(Charles Dekay)提議命名為 美國國家圖形藝術學會,并選出 威廉·霍華(William H. Howland)為負責人,接著逐漸演變為今日的規模。AIGA 目前每年舉辦兩大設計競賽,分別稱為“365天:AIGA年度設計競賽”與“50/50:書本與封面競賽”并出版有下列刊物,分別為Voice數位設計期刊,AIGA 設計期刊,AIGA Winterhouse 設計寫作與評論期刊等。并不定期舉辦許多教育研討會和工作坊。最盛大的研討會為兩年舉辦一次的 AIGA 設計大會,每次為期4天。美國交通部(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曾經與該協會合作,設計了50個交通指示符號,用于機場,車站等標志的統一。此專案在1974年舉辦,獲得了該年的美國總統設計獎(Presidential Design Award)。 |
75 |
MUJI 無印良品 |
|
1980年 MUJI 無印良品 誕生于日本,主推服裝、生活雜貨、食品等各類優質商品。無印良品 是指“沒有名字的優良商品”(MUJI | 無印良品 品牌名稱由 創始人 堤清二 好友,設計大師 田中一光 提出并創立)。無印良品 自始至終堅持3個基本原則。1.精選材質,2.修改工序,3.簡化包裝."從極致合理的生產工序中誕生的商品非常簡潔,但就風格而言卻并非極簡主義。就如“空容器”一樣。正因為其單純、空白,所以那里才誕生了能夠容納所有人思想的終極的自由性。 |
76 |
The Design Museum |
|
設計博物館(Design Museum)是位于英國倫敦的一座設計主題博物館,創建于1989年,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以設計為主題的博物館,位于南肯辛頓區,荷蘭公園旁。博物館展示各種以產品、工業、平面、時尚、建筑設計為主題的藏品[1]。2007年,泰晤士報將設計博物館評為該年度五大博物館的第二名。每年的“年度設計獎”展覽更是因其高水準和卓越的收藏品質贏得了廣泛的關注和贊譽。 |
77 |
Hush Studios |
|
Hush Studios 是位于紐約的一間混合創意機構,同樣,其業務也包含品牌咨詢、品牌傳播、零售、圖形設計、數字交互設計、聲音及影視創意。那么 Hush Studios 到底是不是設計機構?它擁有數十位團隊成員,各有不同的技能:設計、影像、數字媒體、建筑、電影制作和聲音設計等等。 Hush Studios 的前創意總監 Jodi Terwilliger 曾稱,這是一家以技術見長的設計公司。這間創始于2006年的公司位于紐約的開放式倉庫辦公室,客戶包括 Google、微軟、Facebook、Nike、COACH、ExxonMobil 等不同領域的頂尖品牌。合伙人 David Schwarz 認為,Hush Studios 最顯著的特點是冒險式創意,「讓品牌在消費者面前呈現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全新創意,加深他們對品牌的印象,這是信息泛濫成災的當下的最好選擇!笵avid Schwarz 強調:「創意不能沒有品位和文化,如果你的創意顯得趣味低級,這是無法接受的!乖 Google 和 Nike 擔任執行創意總監的 Joe Stitzlein 談到 Hush Studios 時這樣評價:「Hush 的作品很美妙,創意讓人感到意外,令人興奮。而且,他們還很好合作! |
78 |
皇家美術學院 RCA |
|
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 簡稱RCA)成立于1837年,坐落于英國倫敦。全球唯一的全研究制藝術院校(無本科教育)。其課程講授者均為國際知名藝術家,從業者和理論家。作為世界級的藝術與設計學院,也是迄今歷史最悠久的藝術教育機構之一,學院被譽為全球藝術與設計大師的搖籃,學術聲譽冠冕全球。在QS ‘藝術類學術聲譽’ 評估指標中,是全球唯一多年蟬聯滿分的學校。 |
79 |
Brand New |
|
Brand New 是有一個 品牌識別系統 和 標識 的專業資訊網站,也是分享全球最新 品牌識別系統 和 標識設計 最及時的平臺(全球各地各種語言翻譯版有關于“品牌識別系統 和 標識設計”的資訊多數源于此網站)。Brand New 是 UnderConsideration(始創于2002年的設計公司)的一部分,2006年10月 由 UnderConsideration 聯合創始人 Armin Vit 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創建,目前,創始人 Armin Vit 和 Bryony Gomez-Palacio 生活及工作于印第安納州布盧明頓,所以,Brand New 的辦公地也遷移到了印第安納州。 |
80 |
frog 青蛙設計 |
|
frog 創建于1969年,是享譽全球的以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設計為專長的專業公司,總部設在加利福尼亞的舊金山,并在以下城市設有工作室:得克薩斯的奧斯丁、紐約州的紐約、加利福尼亞州的圣何塞、華盛頓州的西雅圖、意大利的米蘭、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德國的斯圖亞特和中國的上海。服務客戶包括迪斯尼、通用電氣、惠普、羅技電子、微軟、MTV、希捷、雅虎等。 |
81 |
European Design Awards 歐洲設計獎 |
|
歐洲設計獎(The European Design Awards)2006年由由歐洲最負盛名的12家視覺設計雜志:2+3D, CAP & Design, +design, étapes, Eye, IDPURE, Items, KAK, Lineagrafica, novum, TYPO 和 Visual 倡議,2007年正式成立,該獎項旨在發現歐洲最優秀的平面、插畫以及多媒體設計。當下已經成長為歐洲圖形視覺設計領域最具代表和知名度的年度綜合設計大獎。 |
82 |
藝術中心設計學院 | 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
|
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是1930年成立的私人機構(專門學校),位于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靠近 Pasadena's Rose Bowl市,學校占地175英畝。該校設有廣告設計、環境設計、電影藝術、純藝術媒體、平面設計、插圖、攝影藝術、產品設計和交通運輸工具設計等9個系。其交通運輸工具設計專業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有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其主導專業,也是全美聲望最高的科系之一。該校還有為各個年齡階段的社會人士開設的設計教育公共課程。 |
83 |
Lippincott 利平科特 |
|
Lippincott Mercer (音“利平科特·默克”) 是被公認的CI行業(Corporate Identity)創始公司之一。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當 華特·朗濤 (Walter Landor)的 公司(朗濤 Landor)的業務還專注于包裝設計和產品品牌 的時候,華特爾·馬古利斯(Walter Margulies)已經成為公認的第一位在現代企業識別咨詢業務領域的卓越專家,他和對識別業務抱有一些興趣的產品設計師 戈登·利平科特(Gordon Lippincott)一起創建了L&M設計事務所(Lippincott & Margulies),1943年 Lippincott 便和 IBM 開始了企業識別系統設計的合作,1962年幫助可口可樂建立了完整是品牌形象系統,1986年,默克咨詢集團從 Clive Chajet 手中買下了 Lippincott。2003年1月默克將它更名為 Lippincott Mercer,讓它以“品牌科學”的定位來統領默克咨詢集團的所有品牌咨詢業務。Lippincott 的客戶包括 Sprint、三星、麥當勞,及2010年重新發布品牌戰略的 星巴克 即由 Lippincott 操作。 |
84 |
佐藤 卓 Taku Satoh |
|
佐藤 卓 Taku Satoh,日本著名設計師,1955年生于東京,1981年東京藝術大學設計專業研究生畢業后在 dentsu 電通 工作,1984年創立 佐藤卓設計事務所。曾為眾多日本家喻戶曉的品牌進行包裝設計和品牌識別系統設計,包括 “NIKKA·純麥芽威士忌”、“樂天·薄荷口香糖系列” 和 “明治美味牛奶”。曾擔當 NHK頻道“用日語玩!惫澞棵佬g指導,以及兒童教育項目“Design Ah!”主管,他還是著名的 21_21設計美術館 總監之一。個人著作頗多,包括《設計的解剖》系列、《設計的原形》、《設計師與道具》、《鯨魚在噴水》等,并在國內外舉辦多次作品展,他是東京ADC、東京TDC、JAGDA 日本設計協會、AGI 會員。 |
85 |
Google Arts & Culture |
|
世界太大,沒有時間去一一看過,總是一種遺憾。 2012 年上線的 Google Arts & Culture 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慰藉博物館愛好者的心:這個讓用戶在手機和電腦上近距離觀看全球藝術藏品的項目,已經「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地的600 萬件藏品,這無疑是開拓視野、提升審美情趣的絕好方式。 Google Arts & Culture 包括藝術計劃、歷史性時刻和世界奇觀三個項目,合作伙伴包括博物館、藝術館和公共藝術機構。事實上,Google 只是幫助這些合作伙伴將展品的照片用超高清圖像、虛擬現實游覽等方式放在網上。 Google 的軟件會一次性拍攝成百上千個特寫鏡頭,然后把這些高清的特寫細節拼成一張清晰度高達數萬億像素的照片。如果你暫時無法親身探訪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和博物館,在 Google Arts & Culture 的平臺上看看免費的線上展覽是個不錯的選擇。雖然用 Cardboard 紙皮眼鏡來模擬觀展的體驗還不夠好,但是,能觀察到藝術作品的每一個微小的筆觸,足以讓你忘記眼前不過是一塊玻璃屏幕。✪✪✪☂ 注:中國大陸可能無法正常訪問,且點擊后會斷網數秒顯示「連接已重置」等字樣 ☂✪✪✪ |
86 |
Type Directors Club(TDC) |
|
Type Directors Club(New York TDC / 紐約字體指導俱樂部)始創于1946年,最佳字體設計獎是設計界最具影響力的設計獎項之一,目前已舉辦了數十屆,是業界享有極高盛譽的專業年度活動。New York TDC 也是全球第一個以字體設計為主的設計競賽,每年吸引平面設計師、美術指導,字體設計、多媒體專業、學生、機構參與其中。該組織在推動字體于印刷、廣告、創意、出版和多媒體的應用與創新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并且涉及當代字體設計的各個領域。因經營不善,2020年被One Show全資收購成為其旗下的一個比賽單元。 |
87 |
Behance |
|
Behance 是全球性高品質的作品分享平臺。由 Scott Belsky 和 Matias Corea 于2006年在美國紐約創立,當初只是一個小型的設計作品分享平臺,經過多年發展后 Behance 線上會員超過數百萬,每月活躍訪問量超過百萬,每月有超過300萬個 設計、攝影、插畫,創意 項目在 Behance 展示,2012年圖形圖像軟件巨頭 Adobe 宣布1.5億美元全資收購 Behance,Adobe 收購后與自家的 Creative Cloud 進行深度整合,讓其成為共享和社交功能的創意平臺,Behance 上的作品已獲得了超過億件次(累計),他們的編輯團隊每周要為公司旗下的 15 個分門別類的網站審閱并推薦 3 萬多個作品(涵蓋玩具設計、品牌、字體、動畫、數字藝術、廣告、攝影等 15 個類別)。更重要的是,用戶還利用 Behance 提供的網站制作工具創建了超過數十萬個個人頁面。
|
88 |
Jill Greenberg |
|
Jill Greenberg 被稱為攝影界的女魔頭!你可以沒有聽過她的名字,但不可能沒有見過她的作品!她曾為《時代》、《滾石》、《GQ》數十本著名雜志拍攝封面,作品獨特但總是飽受爭議。Jill Greenberg 1967年7月生于加拿大蒙特利爾,2歲時全家搬到美國密歇根州Bloomfield Hills生活,1984年開始在 Rhode Island 設計學院就讀插畫專業,在 Pace MacGill 實習期間于 視覺藝術學院 學習攝影,1989年畢業后進入 NYC 任職,2001年與丈夫移居杉磯。Jill Greenberg 早年一組創作“終結時代”(End Times)讓她一炮而紅,在洛杉磯保羅.科佩金(Paul Kopeikin)畫廊展后,被全球各種媒體刊登,成為攝影界有史以來傳播率最高的作品之一,該作品創作意圖是:通過搶走棒棒糖的方式,讓孩子提前認識世界的殘酷。 |
89 |
Alan Fletcher 佛萊徹.艾倫 |
|
佛萊徹.艾倫(Alan Fletcher)是英國最具代表性的設計師之一,世界最杰出的獨立設計機構 -- Pentagram 五星設計 聯合創始人之一。生于1931年,病逝于2006年9月21日,1950年至1951年就讀于倫敦工藝美術中心學校(the Central 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1953至1956年就讀于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 London),1956年又來到位于美國紐黑文(New Haven)的耶魯大學建筑設計學校(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學習。耶魯畢業后留在美國工作,先后任職于美國集裝箱公司(Container corporation of American),和《財富》(Fortune)雜志。此后,佛萊徹以一個自由設計師的身份回到英國,并于1962年與 鮑伯·吉爾(Bob Gill)和 柯林·福布斯(Colin Forbes)共同成立了“佛萊徹-福布斯-吉爾” (Fletcher/Forbes/Gill) 設計工作室。1965年,由于鮑伯·吉爾的離開和西奧·克羅斯拜(Theo Crosby)的加入,該工作室更名為“克羅斯拜-佛萊徹-福布斯”(Crosby /Fletcher/Forbes),為1972年倫敦 五星設計 (Pentagram) 的成立奠定了基礎。佛萊徹 的設計觀點鮮明,充滿睿智,圖形意向十分明確。1977年,佛萊徹 和福布斯被授予“英國設計與藝術總監協會(D&AD)會長獎”。1992年 佛萊徹 從 “Pentagram 五星設計” 退出成為設計界的自由咨詢顧問。1994年,佛萊徹入選“紐約藝術總監 ADC 會名人堂”(Art Directors Club of New York Hall of Fame)。佛萊徹 的主要著作有1996年出版的《小心,顏色未干》(Beware Wet Paint)和2001年出版的《旁顧的藝術》(The Art of Looking Sideways)等。 |
90 |
ArchDaily |
|
始創于2008年3月的 AchDaily 是當今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室內、環境等綜合性設計資訊與作品展示平臺,月訪問量超千萬人次,提供西班牙語、英語、葡萄牙語、漢語等多種語言版,AchDaily 每年一度的“年度建筑獎”在業界具有廣泛影響力,創始人 David Basulto 和 David Assael 均為建筑科班出身,他們曾多次提前獲得 Pritzker(普利茲克建筑獎)獲獎名單而引起廣泛爭議。 |
91 |
The Society of Illustrators 插畫師協會 |
|
插畫師協會(The Society of Illustrators)是世界插畫藝術領域中歷史最悠久、會員最多的非贏利組織,創建于1901年,總部位于紐約中央公園旁邊的128 East 63rd Street,插畫師協會獎 亦是全球最具聲望的插畫獎項。協會通過教育、展覽、講座和社區活動,致力于提升整個插畫藝術領域的創作水平。1981年 插圖博物館 的建立更是讓協會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階層,至今,永久收藏名著達到了2500件!2012年創建了專注于漫畫和卡通藝術展品的 MoCCA美術館。始創以來,插畫師協會 擁有全球最杰出的插畫家會員,包括 NC Wyeth,Rube Goldberg 和 Norman Rockwell 等等。 |
92 |
SeekLogo |
|
始創于2008年的 SeekLogo 是世界上最大的免費分享標志庫(商標/Logo),提供包括 EPS,SVG,AI,CDR 矢量格式下載。擁有超過 50萬 個已注冊的世界品牌標志,同時還有大量經典標志模版。超過 50萬 個矢量商標可按類別、行業屬性等不同方式便捷查詢(SeekLogo 的偉大之處在于無需經過任何注冊環節即可任意免費下載網站中的所有資源)。 |
93 |
東京造型大學 |
|
東京造形大學(日文假名:とうきょうぞうけいだいがく 英文名:Tokyo Zokei University)是于1966年設立的日本私立大學,由日本著名設計大師桑澤洋子所創立。是日本第一所以“ 造形 ”命名專攻設計與美術的小規模精英大學。東京造形大學的名稱和理念來源于繼承了德國造形大學包豪斯藝術學院(Bauhaus校)理念的烏爾姆造型學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Ulm)。學校以美術和設計的綜合性理念為重心,以培養具有創造性的高端藝術人材為目標,培養出了大量藝術精英。是日本著名美術與設計教育的高等學府,東京五美大之一。 |
94 |
Musée du Louvre 盧浮宮 |
|
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 盧浮宮(法語:Musée du Louvre)位于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邊,原為法國王宮,常年展出的展品數量達3.5萬件,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主要收藏1860年以前的藝術作品與考古文物。盧浮宮始建于12世紀末(1190年),1682年法國宮廷移往凡爾賽宮后,盧浮宮的擴建終止。路易十四曾計劃放棄盧浮宮,并將其拆除,但后來改變了主意,讓法蘭西學院、紋章院、繪畫和雕塑學院、以及科學院搬入盧浮宮的空房...盧浮宮最近一次擴建是1989年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紀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也是唯一一個不是經過投標競賽而由法國總統密特朗親自委托的工程。由美籍華人建筑大師貝聿銘設計。盧浮宮 和 倫敦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埃爾米塔日博物館(又稱“冬宮”或“國家冬宮博物館”)并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 |
95 |
Iwan Baan |
|
Iwan Baan 被喻為建筑攝影界的搖滾明星,頭頂眾多光環:“當代建筑界100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Julius Shulman攝影獎獲得者、AIA Stephen A. Kliment Oculus獎的獲得者.....”作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建筑攝影師之一,Iwan Baan 的客戶包括 Rem Koolhaas,Herzog&de Meuron,Zaha Hadid,Diller Scofidio&Renfro,Itoyo Ito,SANAA 和 Morphosis 等建筑界巨星。SOM 的 迪拜哈利法塔,庫哈斯 的 CCTV 大樓,扎哈·哈迪德 的 廣州歌劇院,赫爾佐格和德梅隆 的 鳥巢,伊東豐雄 的 建筑與自然,王澍 的 博物館 等無數宏偉或小而美的建筑在 Iwan Baan 的鏡頭下讓世人銘記!Iwan 于1975年出于荷蘭阿姆斯特丹,海牙皇家藝術學院學習后遠赴紐約和歐洲游歷紀實攝影,攝影之外,他還創作裝置藝術,如2012年威尼斯建筑雙年展獲得“最佳裝置金獅獎”。 |
96 |
Nick Night 尼克·奈特 |
|
Nick Night(尼克·奈特)生于1958年,是英國最富創意、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師和圖片制作者之一,也是倫敦屢獲殊榮的時尚網站SHOWstudio.com的創始人和藝術總監 。1982年,當 Nick Night(尼克·奈特) 還是在伯恩茅斯藝術學院(Bournemouth and Poole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攻讀攝影系的24歲學生時,出版了一本攝影集《Skinheads》,受到當時的《i-D》雜志編輯 Terry Jones 的賞識,邀請他為《i-D》雜志50周年創作100張肖像照。這系列黑白影像令山本耀司 (Yohji Yamamoto) 藝術總監 Marc Ascoli 頗為賞識,因而1986年邀請 Nick Night(尼克·奈特)為 山本耀司 (Yohji Yamamoto) 拍攝了時裝,Nick Night(尼克·奈特)從此正式踏入時尚界并逐步走紅。Nick Night 的客戶包括 迪士尼,蘭蔻,施華洛世奇,Tom Ford, CK,YvesSaintLaurent 等最負盛名的品牌,還為不計其數的大牌時尚雜志拍攝主題封面....他的作品被 泰特現代美術館,V&A, Saatchi Gallery 等著名美術館展出并收藏,1993年他還為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 制作了永久性裝置作品“植物電源”,Nick Night 目前和妻子及三個孩子一起住在倫敦,他是 倫敦藝術大學博士和榮譽教授。 |
97 |
讓·努維爾 Jean Nouvel |
|
讓·努維爾(Jean Nouvel / ʒɑ̃ nu.vɛl),建筑大師,2008年 Pritzker 普利茲克獎 和 2005年 沃爾夫藝術獎 獲得者,讓·努維爾 1945年8月12日生于法國阿基坦大區洛特-加龍省的菲梅勒,畢業于國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從1967年至1970年他作為 保羅·維希留 等建筑師的助手工作。僅一年后 保羅·維希留 就任命他為一大型公寓建筑群的項目經理。他為巴黎雙年展做了15年的展出設計,也和其它藝術和劇院合作,他很快成為法國建筑討論的重要參與人。1977年他是巴黎雷阿爾重修比賽的組織者之一,1980年他創立了巴黎建筑雙年展。1981年 努維爾 贏得阿拉伯世界研究院的設計比賽,該研究院于1987年建成,為努維爾帶來了世界名聲。從1972年至1984年努維爾分別和三個不同的人合伙。1985年他和三名其他建筑師一起創辦了一個公司。1988年又與另一名建筑師合伙。他目前的辦公室是1994年創辦的,是法國最大的建筑師事務所之一,在巴黎的主辦公室有數百名職員,在倫敦、哥本哈根、紐約、羅馬、馬德里和巴塞羅那分別有辦公室。2008年他們分別在13個國家40個項目里工作。2008年努維爾還設計了一品香水,2017年竣工的 盧浮宮阿布扎比館 是 讓·努維爾 另一件耀眼的作品。2014年 讓·努維爾 在中國擊敗 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 )、弗蘭克·蓋里( Frank Gehry )、OMA(庫哈斯 的 大都會事務所)等在內的一眾競標對手,拿下了 中國美術館新館 這一備受矚目的設計項目。 |
98 |
多摩美術大學 |
|
多摩美術大學(英文名:Tama Art University,日文假名:たまびじゅつだいがく),是于1935年建立于日本東京都世田谷區上野毛,1953年開設大學教育的美術大學。學校以“自由與意力”作為教育理念,實踐美術和設計的創作研究、不斷探求美術教育的應有價值和方式。主要校區分布在八王子和上野毛兩地,現為日本規模最大的美術大學。同東京藝術大學、武藏野美術大學為日本頂級美術大學的御三家。也是東京五美大(多摩美術大學、武藏野美術大學、東京造型大學、女子美術大學、日本大學藝術學部)之一。 |
99 |
W+K 韋柯 Wieden+Kennedy |
|
W+K (Wieden+Kennedy) 1982年誕生于美國波特蘭,隨著耐克的成長而一路長大的一間以創意導向的廣告公司,推崇與大型代理公司僵化機構不同的創意機制。1988年,偉大的just do it 正式誕生,鑄就經典。1992年 W+K 阿姆斯特丹公司成立,他們走出美國。1993年,他們和ESPN這個大客戶接觸,第一條合作的廣告為一電臺廣告。1997年,W+K 紐約分部開張。1998年,MILLER 進入客戶名單后來在中國上海設立辦公室。目前,W+K 辦公室遍布全球各地,W+K 始終堅信自己的獨立使命與夢想,在各大巨型公司的全球化兼并大行其道之時,W+K 依然保持公司獨立個性,這便是 W+K 一直在創意領域發足狂奔的動力,這也是為什么 W+K 可以創造出其他公司所無法具備的差異化的能力的源泉。 |
100 |
Nippon Design Center 日本設計中心 |
|
NDC 日本設計中心 在日本設計界擁有不可震撼的龍頭地位!1959年 朝日啤酒、東芝、豐田汽車、尼康、旭化成、新日本制鐵、日本鋼管、野村證券 等當時日本經濟支柱企業牽頭投資,作為促進日本廣告、圖形設計的發展及創造高質量的創作集團而成立,召集了日本最高水準的設計、廣告文案、創意人、攝影師,包括:山本為三郎(首任董事長)、龜倉雄策、原弘、山城隆一、磯部一充、阿部章弘、阿部龍五郎、加藤誠之、田中四郎、木村孫八郎、白濱浩、鈴木松夫 等。NDC 創建以來無論在商業創作還是學術上都處于領先地位,對日本設計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 |